-
在港股和北交所等行情带动下,截至7月9日,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大幅跑赢了被动指数基金。其中,业绩最好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率接近100%,与收益率最高的指数基金拉开了近34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基金则表示,接下来A股市场仍将沿着“中国制造”主线演绎,继续看好几个方向:一是科技成长,出口管制的缓和对于具有海外产业链的公司更为有利;二是中国制造,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其中优质的公司需要重视;三是新消费,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拓展也极为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核心增长点。(2025-07-10 02:55:00)
标签:
医药股
收益
收益率
港股
业绩
医药
权益
红利
关联基金: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
沪深交易所7月7日晚间披露了2025年二季度陆股通持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北向资金共持有3572只A股,持股数量合计1235.11亿股,持股市值合计2.28万亿元。与一季度末相比,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增加了约500亿元。增减持方面,以加权平均成交均价计算,北向资金二季度净买入547.74亿元A股,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增持。其中,净买入金额前三的股票依次为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东鹏饮料,净买入金额分别为125.81亿元、73.57亿元、40.37亿元;减仓金额前三的股票依次为贵州茅台、美的集团、五粮液,净卖出金额分别为103.18亿元、81.27亿元、42.67亿元。(2025-07-08 17:09:00)
标签:
北向
持股
二季度
资金
金额
买入
市值
持仓
-
7月伊始,A股市场延续反弹势头,沪指更是不断创出新高。7月4日,沪指一度上涨逼近3500点,最终收于3472.32点,再创年内新高。自去年10月初高点回落后,这一代表性指数已数次逼近3500点整数大关。展望后市,国融基金认为,中期来看,国内经济、成长行业产业趋势继续向上,整个市场仍在震荡上行中,继续看好权益市场中期表现,重点关注AI应用、半导体产业链及医药等领域的投资机遇。(2025-07-05 00:00:00)
标签:
市场
政策
反弹
中报
关注
震荡
结构性
-
作为股市风向标,私募基金的调研动向往往揭示资金偏好,备受行业关注。随着股市持续回暖,私募基金近期开启新一轮密集调研。相聚资本研究总监、基金经理余晓畅认为,互联网、金属等板块或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其中,互联网部分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内在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具备非常好的现金流,股东回报好,是一类进可攻、退可守的资产;金属板块普遍估值很低,是对后续不确定性给予的偏保守定价,既有提升空间,也有安全边际。(2025-07-04 06:23:00)
标签:
调研
个股
投资
行业
资产
生物
股市
-
近期A股市场震荡攀升,私募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活动保持活跃。第三方机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私募证券管理人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次数超1700次,电子、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等行业被调研次数居前桓睿天泽总经理莫小城表示,当前市场面临的政策支持、较好的流动性及资产性价比,都是有利于市场趋势性走强的“好条件”。公司后续将重点关注医药和消费两大方向。(2025-07-03 00:05:00)
标签:
调研
行业
投资
机构
市场
个股
次数
公司
-
多家大型公募宣布再次下调港股上市公司诺辉健康的估值。在应收账款激增、剔除港股通名单、迟迟未能披露财务报告后,基金公司对港股上市公司诺辉健康也失去了耐心。上述基金人士认为,在港股避免踩雷就要关注财务的安全性,港股市场中有很多质地优秀、现金流稳定、愿意长期回报股东、估值便宜的公司,随着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高股息资产收益率在扣除港股通红利税后仍有较强的吸引力,适合追求中等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持续布局。此外,一些工业及周期类企业经营水平较高、现金流相对稳健,但长期被低估,南向资金进场后,这类公司有可能获得重估的机会。(2025-07-01 11:18:00)
标签:
港股
估值
港元
公司
账款
停牌
-
在年内医药板块温和上涨的过程中,创新药行情走出了更有锐度的曲线,部分原先重仓其他细分医药股的基金或许也“不甘寂寞”,选择在上行途中加仓创新药板块。“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了。”乔海英认为,在投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创新药行业的三个“10”难题,即平均只有10%的研发项目能成功、研发周期长达10年左右、需投入10亿级资金,知道新药研发具备高回报的潜力的同时,也存在很高的研发失败风险。(2025-06-30 12:56:00)
标签:
创新
板块
港股
净值
医药
资金
估值
关联基金:
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
-
转眼已步入2025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30日,公募基金半年度业绩即将揭晓。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超八成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展望下半年的投资,多家基金公司认为,下半年A股投资机会大于风险,结构性机会突出。配置方向上,科技、医药、红利、消费等板块受到较多关注。此外,港股市场流动性的提升也促使越来越多机构关注港股投资机会。(2025-06-30 07:44:00)
标签:
生物
涨幅
创新
精选
个股
截至
港股
关联基金:
博时黄金ETF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金ETF
-
年内公募豪掷109亿参与定增,最高浮盈超170%。按增发上市日统计,截至6月24日,年内共有23家公募机构参与37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109.17亿元,浮盈金额达22.33亿元。其中,朱雀基金、鹏华基金和平安基金均参与迪哲医药定增,当前浮盈比例均为45.56%。易米基金和东海基金分别参与3只和4只个股定增,获配金额依次为1.20亿元和0.26亿元,当前浮盈比例依次为41.07%和41.00%(2025-06-25 18:52:00)
标签:
金额
家公
参与
个股
比例
机构
合计
-
自4月7日开启触底反弹以来,A股市场走出震荡上扬的态势,截至6月17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反弹超过11%。该分析人士进一步表示,他将继续看好科技成长,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在内的中国制造,以及新消费等三大方向。其中,新消费赛道的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拓展也极为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核心增长点。(2025-06-18 20:16:00)
标签:
创新
港股
消费
产品
业绩
回调
医药
-
借由回购公告披露的上市公司十大股东,公募、券商、外资等机构二季度最新调仓显现。同是医药基金经理,中欧基金葛兰与广发基金吴兴武在医疗器械股迈普医学存在“反向操作”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连续减持后,截至5月19日,中信建投二季度以来继续减持电力股节能风电。(2025-06-15 12:12:00)
标签:
二季度
截至
减持
股东
旗下
退出
股价
-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沪指再度站上3400点。从板块来看,稀土永磁概念股集体走强,汽车零部件概念股表现活跃,券商等金融股一度冲高。下跌方面,核电股展开调整有券商表示,展望未来,创新药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在创新药支持政策不断引导,国内支付端不断改善,供给端企业研发能力继续升级的背景下,医药板块的情绪和估值抬升的空间或进一步打开。(2025-06-11 14:48:00)
标签:
券商
板块
概念股
稀土
不断
概念
创新
抬升
-
公募基金行业延续高强度调研态势,聚焦硬科技、医药等领域。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6月第一周共有123家公募机构对112只A股展开662次调研,覆盖48个申万二级行业。亿帆医药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也提到了创新药研发情况。亿帆医药表示,公司通过亿立舒在中国、美国及欧盟等市场的临床试验、生产认证、产品上市注册申请及商业化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2025-06-09 14:09:00)
标签:
调研
行业
机构
个股
临床
创新
医药
获得
-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十分亮眼,尤其是港股创新药,在近期市场震荡中走出了独立行情。6月9日,创新药板块再度掀起涨停潮,带动医药股全面走强,海辰药业、睿智医药等多股20cm封板。一是创新药重磅BD交易持续落地,首付款屡创新高;二是头部企业将于2025年实现扭亏,行业盈利拐点显现;三是国内创新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该行测算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1%。(2025-06-09 16:12:00)
标签:
创新
医药
板块
企业
市场
港股
泡沫
-
近期市场“吃”药行情不断,尤其是港股创新药的人气持续高涨,成为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相比之下,港股创新药的行情总是先来。对于这个现象,韩玮表示,一方面,由于前期港股上市条件比A股宽松,创新药板块在港股的聚集效应较好,股价对医药科技的动态更加敏感(2025-06-05 00:27:00)
标签:
创新
港股
板块
涨幅
指数
行情
市场
科技
-
2025年创新药板块迎来爆发式行情。A股创新药指数年内大涨超20%,港股创新药指数涨幅接近50%,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龙头股表现抢眼。有公募投研人士指出,2025年创新药市场呈现“A股结构性行情、港股估值修复”特征,龙头企业凭借全球化能力与产品管线优势领跑,ETF资金持续流入反映市场长期信心。短期需警惕估值波动,长期应关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的企业及AI+医药等创新方向。(2025-06-05 21:42:00)
标签:
创新
万民
港股
估值
医药
企业
泡沫
关联基金: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
年内,“吃药”行情久别重逢,但与上一轮医药牛市不同,本轮涨幅亮眼的个股集中在创新药板块,且港股市场表现尤佳,因此使得重仓港股医药板块的QDII基金业绩亮眼,内地医药主题基金也多凭借重仓港股才能脱颖而出。长城基金基金经理梁福睿分析称,对比A股和港股市场,由于港股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更高,有着比较灵活的做空机制,其创新药企业估值的泡沫明显更少,且可供选择的优质资产更多,整体板块Beta更强;而A股市场有很多由仿制药转型到创新药的企业,后续估值上升空间或更大。(2025-06-03 09:16:00)
标签:
港股
创新
板块
估值
市场
医药
生物
关联基金: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
华泰证券2025年A股中期策略称,第一,ROE有望企稳回升:净利率改善、周转率企稳、权益乘数上行背景下A股ROE有望结束下行周期,伴随盈利周期的复苏逐步进入企稳回升阶段;第二,中国资产广谱型估值修复仍在演绎。关注五大交易主题:1)人民币升值——去美元化形成亚洲和人民币资产回流或升值的持续动力,基于配置、汇兑、相对基本面效应,关注核心资产和金融、内需消费;2)技术周期——关注处于奇点时刻的AI应用端及处于导入期的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3)库存周期——财报+中观的结构性线索主要集中于贵金属、小金属、食品加工、军工电子、元件等;4)产能周期——处于主动扩产的元件、航运港口、饲料,处于出清类的小金属、包装印刷、塑料、饮料乳品,处于准出清的休闲食品、部分地产链品种、医药等;5)资本市场变革——被动化趋势下银行、非银、公用等行业仍有增配空间。(2025-06-03 08:07:00)
标签:
周期
企稳
有望
回升
资产
升值
关注
-
曾经被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医药板块,在历经多年调整后正逐渐走出低谷。今年一季度,创新药领域和AI医疗领域表现活跃,相关基金产品收益亮眼。站在当下时点,林嵩用“三个确定”展望了行业发展前景,包括人口结构决定的刚性需求、技术创新带来的供给创造、政策引导下的资源重置。随着《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落地,中国医药行业正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输出”。(2025-05-29 00:19:00)
标签:
医药
创新
涨幅
个股
板块
超过
-
2025年5月27日,Wind数据显示,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0.18%,深证成指跌0.61%,创业板指跌0.68%。沪深两市成交额不足一万亿,较昨日小幅缩量。华夏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0)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是聚焦科创板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的核心风向标,该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技术领先的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及其他生物业等领域的优质企业作为样本(2025-05-27 15:14:00)
标签:
港股
生物
医药
创新
指数
成交额
核心
-
传统消费领域,“喝酒”还泥足深陷,“吃药”行情已经王者归来。刚刚过去的一周,创新药ETF单周飙涨8%以上,港股通创新药ETF、创新药ETF、医疗保健ETF涨幅居前,甚至超过了因国际金价反弹的黄金股ETF。三是基因疗法,生物技术方面我们跟海外的差距不是那么大,因为全球企业发展起来的时间阶段都偏晚,包括AAV、CAR-T,我国企业具备后发优势。(2025-05-26 18:25:00)
标签:
创新
板块
医药
波动
买入
出海
关联基金:
华宝中证医疗ETF
华宝中证制药ETF
-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从板块来看,核电股集体爆发,IP经济概念股震荡走强,智能物流概念股持续活跃。下跌方面,医药股集体调整。有券商表示,建议持续关注新车密集发布以及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关注汽车智能化驾驶技术升级进程,看好政策红利驱动叠加汽车智能化升级及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行业投资机会。(2025-05-26 14:43:00)
标签:
版号
智能化
关注
智能
投资机会
券商
渗透率
-
新华财经北京5月26日电上周,港股创新药板块逆势大涨,多只相关主题ETF涨幅高达8%左右,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遭资金止盈流出。申万宏源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当前A股重回结构性行情,未来仍依赖于科技产业趋势突破。短期继续看好医药和贵金属板块的景气延续行情。(2025-05-26 07:57:00)
标签:
创新
板块
港股
指数
产业
军工
成交额
关联基金:
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
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
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海富通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金ETF
-
在国内医药行业“老大哥”恒瑞医药港股上市首日收涨25%之时,A股和H股创新药板块也上涨明显。A股方面,wind显示,5月23日,阳光诺和涨12.55%,贝达药业涨8.35%,华海药业涨7.45%,泰格医药、信立泰等涨超5%。那么,谁有望成为“重启”后的第一批IPO创新药企?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显示,目前有超70家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总额超10亿元人民币,其中超50家尚未递交过上市申请,或港股上市申请失效后未继续推进(2025-05-24 09:21:00)
标签:
医药
创新
行业
上市
标准
重启
制药
-
港股IPO愈发火热。仅5月23日,便有2家公司在港上市。MirxesHoldingCompanyLimited上市后,成为今年第四家香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成为今年第四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A股公司。“在享受监管优化带来的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不少困难。”邓浩然表示,例如,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香港资本市场也有与A股市场不一样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适应新市场带来的挑战。(2025-05-24 00:09:00)
标签:
上市
公司
投资
港股
企业
市场
投资者
融资